400-669-7877 微信公众号:贝叶集选
首页 > 绿茶 > 绿茶泡发 > 信阳毛尖冲泡方法及其时间

贝叶集

0阅 | 0评论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信阳毛尖冲泡方法及其时间

2020-09-14

  信阳毛尖,为细圆的条形茶,需要达到细圆紧直的效果。于是在制作过程中不时用手抓起茶叶,观看炒制程度,同时把结成团块的茶叶撒开、甩出再炒,即抓条、甩条。如此反复,炒出的茶条比较紧、直,色泽也变得鲜绿光润,因此,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信阳毛尖冲泡方法及其时间吧!
  信阳毛尖泡茶方法,注水、水温、水质、投茶量要拿捏有度
 
  1、注水方式
 
  信阳毛尖属于绿茶,如果是娇嫩的绿茶,注水的方式一定要有所注意,避免直接浇到茶表面,否则的话,茶叶的品质就容易被破坏掉了。
 
  2、泡茶水温
 
  冲泡信阳毛尖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水温,切不可太高。我们要知道的是,各类绿茶冲泡水温都一样,80~85℃右最合适。绿茶娇嫩,营养物质丰富,高温会破损绿茶的内含物质,苦涩物质会大量析出,影响茶汤的颜色和口感。同样泡茶水温太低,又不利于内含营养物质的析出,泡出来的茶汤无色无味。
 
  3、泡茶水质
 
  冲泡信阳毛尖所用的水质也会对茶的口感有很大影响,而不同地区的水存在差距,一般建议用桶装纯净水就行了。好的水无疑会增加点茶汤甜度,汤水的厚度,拿纯净水跟山泉水泡茶,肯定是山泉水甜一些。
 
  4、投茶量
 
  至于信阳毛尖的投茶量也有个范围,但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。那么我们日常使用的水杯,投茶量在3~5克为宜。投茶量要根据我们使用的杯子大小,以及个人口感偏好来灵活取舍。
  信阳毛尖泡茶器具,质地和密度影响茶的口感
 
  冲泡茶叶所使用的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,它也会直接影响茶的口感。一般来说,密度高的茶具泡出的茶香味比较清扬,密度低的茶具泡出的茶香味比较低沉。所以如果茶的风格比较清扬,如绿茶、生普、白茶等,可以用高密度的茶具来冲泡;如果茶的风格比较低沉,如乌龙茶、熟普等,可以用低密度的茶具来冲泡。
 
  常用茶具质地的密度高低排名为:玻璃、瓷器、陶器。而像高级细嫩名优绿茶信阳毛尖的话,其适宜玻璃杯冲泡。这是因为玻璃茶具具有质地透明、导热快的特点,用玻璃茶具泡茶,可以更好地观察到茶叶在水中变化的优美姿态以及茶汤的色泽变化。
 
  信阳毛尖的茶汤什么样
 
  1、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“明前茶”。由于它刚刚发芽,形状像莲心一样,所以又被叫做莲心茶。一斤干茶里有86,000颗嫩芽,是信阳毛尖中的珍品。
 
  2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“雨前茶”,雨前茶是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,它的形状像旗一样,芽尖稍长,形状似枪,所以被称为旗枪。
 
  3、立夏时采摘的叫“雀舌”。再过一个月采摘的茶,谓之“梗片”。由于信阳毛尖的加工工艺不同,原料等级不同,技术也不同,产品各有特色。好的信阳毛尖都是采取手工炒制。鲜嫩的茶叶在80度的温度下加工,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。
  信阳毛尖等级特征
 
  1、明前茶:毛尖叶片比较小,颜色呈草绿或者深绿,茶本身香气比较清新,而且泡出来的茶很香,茶汤很清澈。
 
  2、明后茶:叶片比明前茶大将近一倍,颜色绿中发黑,茶叶香气不很浓郁,茶汤较浑浊。
 
  3、隔年茶:叶片大小都有,颜色棕褐色,茶叶香气很淡,茶汤浑浊不清,香味不浓。
 
  4、假冒茶:茶叶颜色呈不自然的绿色,用手捻搓会掉色,刚泡的茶水很绿,无茶香,有化学味道。
 
  信阳毛尖冲泡技巧
 
  1、主要用具
 
  冲泡信阳毛尖,为了观其色,闻其味,用透明的玻璃杯或白色的瓷杯即可,不能用带盖的杯或壶,因沏信阳毛尖茶时不能捂、盖,要不然汤、叶变黄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准备公道杯、赏茶盘或茶荷、茶巾、茶匙、奉茶盘、水盂、滤网、热水壶及风炉(电炉或酒精炉皆可)等。
 
  2、冲泡用水
 
  沏信阳毛尖茶对水的要求是很高的,上等的水是山泉水,其次是汇集的山水。地下硬水和含碱较高的水是不能用的,否则沏出的毛尖茶是无法品尝的。信阳人过去喝茶用的都是汇集于深山的师河水,现在改用师河上游的南湾水库的水,其水质是一样的。如河南的平顶山、山东的青岛等地的水沏毛尖茶都很好。好在现在纯净水较多,当地水质较差的用产自水质较好地的纯净水来代替。
 
  3、冲泡水温
 
  信阳毛尖一般采摘于4月中旬,特级毛尖多采用1芽1叶制成,芽叶相当细嫩,这就要求冲泡水温不宜过高,以80°左右为宜。过高就会烫伤茶芽,导致维生素C类物质大量流失。因雨前茶太嫩水温不能太高,对春茶、夏茶、秋茶水温可高些。
  注意:
 
  喝茶品茶其实也讲究心情和环境,就像喝咖啡也是同样的道理。浓情对咖啡,清心品淡茶。说得是喝茶时可以让人心思宁静。茶好不好喝,与我们喝茶时处的环境,与当时当地的心境有关。环境优美,心情愉悦,一杯茶,就是香茗;反之,就是一杯苦水了。

内容来源: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关注贝叶集公众号

学习更多茶知识